彩神app平台邀请码最新
彩神app平台邀请码最新
你的位置:彩神app平台邀请码最新 > 新闻动态 > 古代“蹴鞠”的魅力

古代“蹴鞠”的魅力

发布日期:2025-08-07 14:33    点击次数:66

图片

文/景志祥

“欧洲杯”“世界杯”,足球比赛牵动着亿万球迷的心弦。那么,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之中,有没有像足球那么吸引人的体育比赛呢?当然是有的,蹴鞠就是其中之一。

蹴鞠的由来

中国古代有种“足球”,名为“蹴鞠”。 这是一种在陆地上进行对抗项目,参赛的人们相互协调配合,把球用脚或者膝盖等部位弄到对方的球门里,既可以锻炼人的体力,又可以提高战场厮杀的敏捷性。

据说,蹴鞠这项有趣的运动是由炎黄中的黄帝发明的。在那个物质匮乏,技术落后的时代,蹴鞠用的球非常简陋。据明代古籍《太平清话》所载,黄帝时代,我们的祖先将兽皮剪下来,靠着高超的缝纫技术将兽皮缝合成皮囊,再填入人的毛发或者小动物的羽毛,制成一个近似圆形的球,将其用于体育娱乐,这就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蹴鞠。这种蹴鞠虽然制作简单,质地粗糙,滚动起来也不圆滑,就连临门一脚都飞不了多远,但我们的祖先还是乐此不疲,将这项运动传承了下来。

此后的千百年里,蹴鞠这项运动逐渐在民间流行起来,到了汉代,更是成了军队里的一种训练手段,被列入兵书。汉代班固把蹴鞠列入兵家技巧类,说它能够让士兵演练攻守和胜负。蹴鞠除了可以演练阵型和攻守,有训练武士的作用外,也能够丰富军中生活,使战士保持良好的体力和情绪。当时军中士兵一旦空下来,就经常进行蹴鞠。

古罗马的“足球”

无独有偶,古罗马也有种类似足球的运动。参与者分成两队,用脚或者手传球,将其送入指定比赛区域。据说,这项运动在罗马军队中很流行,也有演练阵型,锻炼身体的作用,古罗马的元首恺撒就对其情有独钟。

古代的“球迷”

汉高祖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就是著名的蹴鞠爱好者,根据《西京杂记》记载,汉高祖刘邦的父亲刘太公搬到长安之后,久居深宫,终日闷闷不乐。刘邦私下里让人探听缘故,原来是父亲想念当年在家乡混迹市井,喝酒斗鸡,蹴鞠游乐的生活,如今长安城里没有这些接地气的爱好,因此闷闷不乐。可见,蹴鞠在汉代已经走进了百姓的生活之中。

到了唐宋时期,蹴鞠运动开始走向繁荣,经常出现“球终日不坠”,“球不离足,足不离球,华庭观赏,万人瞻仰”的情景,能有这样的繁华景象,得益于唐人的热爱与创新。

汉代时,蹴鞠使用塞满毛发的实心球,唐代(一说南北朝)以后则出现了充气球。这种充气的空心圆球,较之汉代的实心球要结实、轻盈许多,踢起来有一定的弹性,是中国体育史上一个了不起的发明创造,也推动了蹴鞠这项运动的大范围普及。

宋代的疆域虽不及汉唐,但社会经济、科技和文化空前繁荣,蹴鞠这项古代运动也在宋代迎来了巅峰。往日作为军事活动、贵族运动的蹴鞠,渐渐演变成为老少咸宜、家喻户晓的全民体育运动。

这得益于宋代蹴鞠制作技术的进步,根据《皇朝事实类苑》记载,宋代蹴鞠使用动物膀胱等充气做成内胆,在外面用几块皮革精心缝制起来,就成了一个和现代足球非常类似的充气球。当时还发明了专门的打气机械“打揎”,能够给球体充气,使之拥有极佳的弹性和轻盈感,踢起来就更有趣了。

繁盛一时的宋代蹴鞠

宋代非常流行蹴鞠,甚至连皇帝也加入到蹴鞠的队伍。北宋苏汉臣创作,元代钱选临摹的《宋太祖蹴鞠图》描绘的就是当时宋太祖赵匡胤与弟弟赵匡义(后即来的宋太宗赵光义)、大臣赵普等人踢“蹴鞠”的景象之一。这也是世界上仅存的一幅描绘皇帝参与蹴鞠的画作。

每逢外国使者来访,宋朝宫廷也会特意组织蹴鞠表演,来自各地的蹴鞠艺人聚集在京城的比赛场地内外,各支队伍在竞技场上比赛竞技,“交争竞逐,弛突喧闹,或略地以丸走,乍陵空似月圆”,热闹非凡。

得益于技术发展和宋朝上下对蹴鞠的热爱,宋朝诞生了不少蹴鞠明星,宋末元初的杂史《武林旧事·诸色伎艺人》中“蹴球”一条,就列出了黄如意、范老儿、小孙、张明、蔡润射弩儿等五名宋代的蹴鞠高手。我们熟知的北宋奸臣高俅,就是靠蹴鞠起家的。

除此之外,宋代还出现了专业的蹴鞠社团,并且制定了严格的规矩。《武林旧事》把记载的南宋临安“齐云社”,又称“圆社”,就是当时名声最响,影响力最大的蹴鞠社团之一。一直到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写《水浒传》时,还专门提及这个蹴鞠俱乐部。南宋掌故家陈元靓曾言:“若论风流,无过圆社”,“齐云一社,三锦独争先。”由此可见宋代蹴鞠的盛况。

到了元代,蹴鞠运动依旧盛行,尤其是门阀贵戚,习风更盛。只不过元朝是生活由马背上的蒙古人建立的,出于一种生活上的习惯和民族上的隔阂等多方面的原因,他们对唐宋时期把比较火爆的游戏类型和体育项目不适应,更不提倡。所以蹴鞠运动固然流行于蒙古人之间,却在朝堂之上遭到了前所未有地排斥。

元武宗喜欢看大臣表演蹴鞠比赛,看到高兴的时候,曾大赏钱财。这种奖赏常常引起其他大臣的不满,时有大臣进谏,说蹴鞠是奇技淫巧,使人玩物丧志,不务正业,国将不国,不值得推崇。

久而久之,曾经在唐宋时期辉煌的蹴鞠运动渐渐从官办转移到民间,逐渐成为民间的纯娱乐性文化活动。

女子踢球反而成为社会风向,出现了蹴鞠女艺人,在杂剧、散曲、诗词与话本里随处可都见,元代戏曲大家关汉卿曾在《不伏老》的散曲中,自述平生喜好,兴奋地说:“我也会围棋,会蹴鞠,会打围……”元代无名氏散曲也说:“见游人车马闹,王孙争蹴鞠。”由此可见,蹴鞠运动在元代成了妇人取悦他人的手段,其娱乐的社会性已大大缩小,它不再是节日的活动内容,也不再是宴会上的节目,而是和放荡行为相联系的娱乐,大大降低了蹴鞠运动的娱乐性。

明代之后,蹴鞠流行之风减弱,根据《明史》上记载,拥兵三吴、称兵割据的吴王张士诚的弟弟张士信,“每次出兵前,都不问军务,总是携带樗蒲(一种赌具)、蹴鞠,拥妇女酣宴。”由此可见,到了明朝蹴鞠运动已经和娱乐连在一起了,朱元璋称帝之后,有感于蹴鞠娱乐性过强,怕坏了军纪,特传下圣旨,严厉禁止军人踢球。

当时,朱元璋的圣旨只是禁止军人踢球,并没有禁止民间蹴鞠娱乐活动,如此一来,新的赛制也就顺应时代而发生了变化,和唐宋相比,明代的蹴鞠运动不再设置球门,分为蹴球和踢鞠两种。

踢鞠不言而喻,就是纯靠技术来得分赢得胜利,如此增加了些许了对抗,从而丰富了踢鞠动作,很多蹴鞠富有强烈的美感,观赏性和娱乐性极强,属于花式鞠球表演,吸引了大批的百姓围观,京城一代很多妇人和姑娘也十分喜爱这项

可以表现身姿的运动。

与之相对的就是蹴球,这是一项竞赛性相对而言较弱的踢球活动,对场上的位置均有很专业命名和制定了详细的比赛方法和规则,颇有几分现代足球赛制的形态。

简而言之,明代虽逐步禁止蹴鞠,但蹴鞠仍流行于贵族与官吏间,其中许多贵族与官吏过度沉迷于蹴鞠,而荒废了自己应尽的职务、不理政事,从而让蹴鞠运动逐渐走向没落。

清朝满人入主中原后,相比汉人农耕文化,满人喜爱骑马打猎,射箭摔跤,对中原的体育运动常怀警惕之心,为防止贵族与官吏也因此荒废政事而全面禁止了蹴鞠,蹴鞠就此没落,爱好溜冰的满族人曾将其与滑冰结合起来,出现了“冰上蹴鞠”的运动形式,但这终究是昙花一现,至此,曾经在汉、唐、宋时代象彗星一样,发出闪亮的光辉的体育运动,到了清朝只留下一点泡沫,终于暗落了。

蹴鞠这项运动在中国逐渐衰弱,而在西方,同样用脚踢球的足球却日渐成熟,如今更是成为世界第一运动,始终受到世人关注,丝毫不输于中国古代的蹴鞠。(本文发表上下五千年杂志)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下一篇:没有了 上一篇:“高情商夸女人这么说,一点不油腻”